混凝土澆筑已完成在建工程結構柱。拆除混凝土柱模板后,發現d/1軸gz1根部模具上升現象,模具上升導致周圍磚突出墻,模具上升面積約0.8米*0.4米,脹模約為1cm-5cm兩者之間,雖然不影響框架柱的結構安全,但影響外部裝飾和外觀。該部件的形成是由于局部模板鋼筋部件之間的間距過大造成的。為了消除該部件的質量缺陷,局部剝離確定該模具僅為混凝土模具,鋼筋未發現損失或位移,項目部根據《施工工程質量通病防治辦法》及相關工藝制定以下處理方案。
一、 施工準備
1、 計(ji)劃修復(fu)的柱子(zi)用標記法(fa)標記清楚,并用墨線彈出上升模塊(kuai),檢(jian)查(cha)是(shi)否(fou)正確,并有(you)檢(jian)查(cha)記錄。
2、 現場施工管理人員應進行現場技術(shu)指(zhi)導、檢查(cha)和監督。
3、 等(deng)柱混(hun)凝土強度達到90%以上時(shi)再進行鑿(zao)鑿(zao)和處(chu)理。
二、 施工方法及工藝
1、施(shi)工工藝:
標記框架柱(zhu)上模部(bu)分(fen)→模型部(bu)分(fen)彈線上升→剔鑿漲模(mo)部分→清理(li)松散部分混凝土→澆水濕(shi)潤(run)→局部水泥(ni)砂漿(jiang)拉(la)毛(mao)
2、具體整改措施:
1)首先,檢查模(mo)具部分的(de)具體位(wei)置,找出位(wei)置,并在平面(mian)圖上標記具體位(wei)置。
2)吊線、彈線找出上升模具的具體位置。
3)采用人工鑿除模具部分(fen)的混(hun)凝(ning)土(tu)。切割過程(cheng)中禁止(zhi)裸露鋼筋,電鏟(chan)、電錘等(deng)電動工具。人工切割應垂直切割。最后,切割深度為斜(xie)紋,深度不(bu)得(de)大于1mm.并保持表面(mian)不(bu)得(de)有松散的石材和混(hun)凝(ning)土(tu)顆粒。切割后的混(hun)凝(ning)土(tu)表面(mian)觀感(gan)應達到切割假石的效果。
4)鑿除的混凝土(tu)部分,用鋼刷刷干(gan)凈(jing)(jing),用水沖洗干(gan)凈(jing)(jing),使其(qi)無松(song)石。
5)剔(ti)鑿(zao)完成(cheng)后報監理驗收,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(dao)工序。
6)裝修(xiu)施工時,采用1:2水泥砂漿修(xiu)復(fu)切(qie)割面,要(yao)求表面原漿壓光。水泥砂漿初硬后,應(ying)使用塑料薄膜進行(xing)保(bao)濕和(he)維(wei)護,以(yi)確保(bao)混凝(ning)土修(xiu)復(fu)的強度(du)。
7)鑿除混凝土的垃圾應及時清理干凈,并運至室外垃圾場。
三、處理(li)工作總(zong)結(jie)
由于混凝土模具的增加,項目部將消耗人力物力進行整改和補救,實際上導致項目成本的增加。以此為警告,我們的項目部將加強對未來施工的管理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