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拆除工程施工方案》
一、工程概述
本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拆除項目位于[小區具體名稱及地址],涉及多棟住宅樓及配套設施,建筑年代久遠,普遍存在結構老化、功能落后等問題。需拆除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老舊門窗、陽臺違建、樓梯間雜物間、屋面防水層、小區內廢棄車棚及部分影響改造布局的墻體等,旨在為后續的翻新、功能提升工程掃清障礙,重塑小區宜居新貌。
二、施工準備
1. 技術準備
- 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小區建筑進行詳細勘查,收集原設計圖紙(如有)、竣工資料,結合實地測量,精準確定拆除部位、范圍與結構關聯,繪制詳細拆除施工圖,制定拆除順序及方法。
- 依據勘查結果,邀請專家評估拆除過程對周邊建筑結構安全的影響,提前做好應對預案,向施工人員進行全面技術交底,明確關鍵技術要點、質量標準與安全風險防范措施。
2. 人員準備
- 組建專業拆除隊伍,涵蓋架子工、焊工、普工等工種,根據工程量合理配備人員,所有人員須經專業培訓、考核合格,持有相應上崗證書,嚴禁無證上崗。
- 設立項目經理、技術負責人、安全監督員等管理崗位,明確職責分工,確保施工全過程管理有序、協調順暢。
3. 物資準備
- 依據拆除任務,準備充足的施工工具與設備,如電鎬、風鎬、起重機(按需)、氣割設備、手持電動工具等,配備齊全的個人防護用品,包括安全帽、安全帶、防護手套、護目鏡等,保障施工人員人身安全。
- 在小區周邊及各拆除單元入口設置牢固圍擋,高度不低于 1.8 米,張貼醒目警示標識,封閉施工區域,防止無關人員進入。
4. 現場準備
- 協調小區物業及相關部門,提前切斷擬拆除區域的水、電、氣等供應線路,清理拆除現場雜物、易燃易爆物品,對保留建筑及周邊綠化、市政設施采取有效防護措施,如搭設防護棚、覆蓋防護布等。
- 設置臨時排水系統,避免拆除過程積水,確保場地干燥、整潔,便于施工開展。
三、拆除順序
1. 室外拆除
- 率先拆除小區廢棄車棚、宣傳欄、路燈桿等附屬設施,人工配合小型機械拆除,注意保護基礎周邊地面,拆除物料分類堆放,便于回收或清運。
- 接著拆除屋面防水層,自上而下逐段鏟除,采用吊車或傳遞方式將廢料運至地面指定區域,防止高空拋物。對于有女兒墻等高處構件,先搭建符合規范的腳手架,安排專業架子工拆除,確保安全。
2. 室內拆除
- 按樓層由高到低順序,先拆除門窗,利用專業工具拆卸,盡量保持門窗完整,以便回收利用。隨后拆除陽臺違建部分,遵循先非承重、后承重原則,拆除過程中實時監控陽臺結構變化,避免坍塌。
- 拆除樓梯間雜物間,清理雜物后,拆除墻體(若有必要),采用風鎬等工具破除,控制揚塵,拆除的磚塊等物料及時清運下樓,不得堆積在樓梯間影響疏散通道暢通。
四、安全保障措施
1. 建立嚴格安全管理制度,項目經理為安全第一責任人,設立專職安全員,每日巡查施工現場,排查安全隱患,發現問題立即整改,定期組織安全培訓與演練。
2. 在拆除區域周邊設置警戒區,拉設警戒帶,安排專人值守,嚴禁無關人員進入。高處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,安全帶高掛低用,腳手架搭建符合規范要求,經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3. 對于大型設備如起重機吊運拆除物料時,提前檢查設備性能,由專業操作人員操作,配備信號工指揮,嚴格遵守“十不吊”原則,起重臂下嚴禁站人。
4. 應對突發事件,制定應急預案,配備急救藥品、擔架等應急物資,成立應急救援小組,確保施工人員受傷能及時得到救治。
五、質量控制
1. 拆除過程嚴格按照既定順序與方法執行,避免誤拆、強拆保留結構,確保拆除邊界清晰、整齊,為后續改造工程提供精準基礎。
2. 對拆除后的場地及時清理、平整,建筑垃圾按可回收、不可回收分類堆放,定期清運,保持施工現場整潔,滿足改造工程推進要求。
六、環境保護措施
1. 揚塵控制:拆除全程灑水降塵,對易產生揚塵的建筑垃圾及時覆蓋,運輸車輛密閉或加蓋篷布,出場前沖洗干凈,防止揚塵污染小區環境。
2. 噪聲控制:合理安排拆除施工時間,盡量避開居民休息時段,選用低噪聲拆除設備,必要時采取降噪措施,如設置隔音屏障等,確保施工噪聲符合環保標準。
3. 廢棄物處理:可回收建筑垃圾如廢鋼材、木材等送往回收站,不可回收垃圾運至指定建筑垃圾填埋場,廢舊電池、油漆桶等危險廢棄物單獨收集,交由有資質的單位處理。
七、施工進度計劃
根據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總體進度要求,結合拆除工程量及難易程度,制定詳細拆除進度計劃,以天為單位細化拆除任務,合理安排人力、物力,定期對比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,及時調整施工安排,確保拆除工程按時、保質完成,為后續改造工程順利啟動奠定堅實基礎。
在整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拆除施工過程中,嚴格遵循本施工方案,精心組織、規范施工,充分考慮居民生活需求與安全保障,高效完成拆除任務,助力老舊小區煥發新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