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建筑拆除工程中,準確識別危險、有害因素是確保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。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些潛在的風險,才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,保障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順利進行。
一、建筑拆除過程中的主要危險、有害因素
1. 結構不穩定
建筑物在拆除過程中,其結構的穩定性會逐漸降低。尤其是對于老舊建筑或經過改造的建筑,其結構可能已經存在一定的損傷。在拆除過程中,如果沒有進行合理的規劃和施工,可能會導致建筑物突然坍塌,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。
2. 高處墜落
拆除工作往往涉及到高處作業,如拆除屋頂、外墻等。施工人員在高處作業時,如果沒有正確使用安全帶、安全網等防護設備,或者作業平臺不穩固,就很容易發生高處墜落事故。
3. 物體打擊
在拆除過程中,可能會有建筑材料、工具等物體從高處掉落,對下方的施工人員造成物體打擊傷害。此外,拆除過程中產生的飛濺物也可能對周圍人員造成傷害。
4. 粉塵和噪音
拆除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和噪音。長期暴露在粉塵環境中,施工人員可能會患上塵肺病等職業病。而噪音則會對施工人員的聽力造成損害,同時也會影響周圍居民的生活。
5. 電氣事故
拆除現場可能存在未切斷的電線、電氣設備等。如果施工人員在拆除過程中不小心觸碰這些電氣設施,就可能會引發觸電事故。此外,拆除過程中使用的電氣設備如果存在故障或操作不當,也可能會引發火災等事故。
二、安全知識點及防范措施
1. 結構評估與規劃
在拆除工程開始前,應委托專業的機構對建筑物的結構進行評估,確定其穩定性和拆除的可行性。根據評估結果,制定詳細的拆除方案,明確拆除順序和方法,確保拆除過程中建筑物的結構穩定。
2. 高處作業安全
施工人員在進行高處作業時,必須正確使用安全帶、安全網等防護設備。作業平臺應牢固可靠,設置防護欄桿。同時,要加強對高處作業人員的培訓和管理,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。
3. 物體打擊防范
在拆除過程中,應設置警戒線,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。施工人員應佩戴安全帽等防護裝備。對于高處的建筑材料和工具,應采取固定措施,防止其掉落。拆除過程中產生的飛濺物應及時清理,避免對周圍人員造成傷害。
4. 粉塵和噪音控制
采取灑水降塵等措施,減少拆除過程中產生的粉塵。為施工人員配備防塵口罩等防護用品。對于噪音較大的拆除作業,應采取隔音措施,如設置隔音屏障等。同時,合理安排施工時間,避免在居民休息時間進行噪音較大的作業。
5. 電氣安全管理
在拆除工程開始前,應切斷建筑物內的所有電源,并對電氣設備進行檢查和標識。施工人員在拆除過程中應避免觸碰電氣設施。對于需要使用電氣設備的作業,應確保設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,嚴格遵守電氣操作規程。
總之,建筑拆除過程中存在著多種危險、有害因素。只有通過準確識別這些因素,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,才能確保拆除工程的安全進行。施工單位應加強安全管理,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,為建筑拆除工程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力保障。